《吉林日报》2025年8月10日1版
日前,记者来到舒兰市博物馆,看到玻璃展柜里,一把刺刀静静躺着。刀尖的锈斑在射灯下泛着暗红,旁边半瘪的日军罐头盒边缘蜷曲如狰狞的嘴。
“这把刀,就是日军制造老黑沟惨案的直接证据。”舒兰市博物馆馆长王福安带记者走进《血雨腥风老黑沟》展区。展柜里一张由日本居所图绘社发行的《最新东亚铁道案内》地图格外显眼,图上拉滨铁路的猩红标记像一道刀疤割开东北大地。
九一八事变后,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了东三省,东北各地抗日救国义勇军蜂拥而起。“日本人要掠夺资源,义勇军就豁出命去炸铁路。”自1931年10月开始,舒兰人民自发组建起各种形式的抗日武装队伍。在众多的抗日救国义勇军中有一支号称“德林”或“太平”的抗日武装部队,全称是“东北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大队”,宋德林任大队长。据老黑沟事件卷和张保桴提供的资料,这个大队有若干支队,支队下设分队。
展开剩余66%据史料记载,1932年5月,第三支队长邢文奎带两人混进筑路队,58名日军在饭桌旁毙命;1934年中秋夜,荒凉岭的伏击让34名日军毙命;1935年通口激战,日军指挥官被击毙。
“宋德林、周太平部队经常出没在拉滨铁路南线和吉敦铁路老爷岭一带,破坏铁路,经常袭击日本人的火车,日本人被逼急了。”王福安的声音沉下去,指向另一份关东军667号作战命令的复制件。玻璃下,日军部队番号与“讨伐”“集团部落”等字眼冰冷如铁。
展柜里还放着幸存者口述材料的复印件。里面记录着1935年5月31日的月牙泡:“日本人把乡亲们捆在树上,退三步呀呀叫着往前刺……”
“他们连孕妇都不放过。”王福安指着展区墙上绘制的“老黑沟惨案现场”图片说道,当年,老黑沟的曹邦二儿媳妇,怀孕快临产了。日军将她衣服扒光,用刺刀把孕妇的腹部挑开,让孩子从母腹中掉出来。这令人心碎的惨景,日军却拿来取乐。“老黑沟惨案中日军共杀害1017人。”说到这里,展馆里死寂无声。
1995年,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,也为缅怀在“老黑沟惨案”中被日寇屠杀的无辜同胞,舒兰市在新安乡联合村长安屯建造了遗址纪念碑,纪念碑有三组,材质为大理石,主碑高度为4米,碑体上醒目地刻着“老黑沟惨案遗址”七个大字。主碑两侧矗立着“勿忘国耻”“兴我中华”两座辅碑,碑体后面分别刻画和描述着“老黑沟惨案示意图”和“老黑沟惨案事件概述”。同时,舒兰市还分别在胡家店、月牙泡、柳树河、榆树沟、桂家等五处杀人场建了小型石碑。
2002年3月,老黑沟惨案遗址被吉林省委宣传部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;2014年8月,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;2015年8月,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、遗址名录;2019年10月,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……
离开展厅前,回望那把生锈的刺刀。灯光下,刀尖的暗红锈迹与展板上的血色地图重叠在一起。“老黑沟惨案”距今已过去90年了,但历史不会被时间淹没,如山的铁证还在时刻提醒我们:“勿忘国耻、兴我中华”。
吉林日报记者 李婷 张添奥
来源:吉林日报
编辑:赵倩雯
初审:彭亚娟
复审:张亦弛
终审:肖模喜
发布于:北京市瑞和网配资-杠杆买股票-炒股配资平台-五倍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