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落实教学常规要求,深化对教材的研究与运用,精准分析教学成效,我校高中数学教研组于10月15日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主题教研活动。活动由教研组长郭红运老师主持,围绕教学常规与教材研读、同课异构评课、月考成绩分析、期中考试部署及集体备课五大核心内容展开,为下一阶段教学工作明确方向、凝聚共识。
一 强化常规管理,深耕教材研教法
活动伊始,郭老师结合学校教学工作部署,对教学常规落实与教材研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。他强调,教学常规是教学质量的“根基”,全体教师需严格把控备课、上课、作业、辅导、评价五个核心环节,尤其在备课时要做到“三备”——备教材、备学生、备教法,杜绝“照本宣科”。
针对教材研读,郭老师特别指出,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载体,教师需深入挖掘教材编排逻辑,不仅要掌握知识点本身,更要理解知识点背后的数学思想与应用价值。例如在讲解“函数”时,需结合教材中的实例与习题,引导学生从“具体到抽象”建立数学模型;在处理“立体几何”内容时,要利用教材中的直观图与探究活动,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。他要求各年级备课组定期开展教材研读分享会,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学情、高考考点精准对接,让教学更具针对性。
展开剩余79%二 点评同课异构,共探“直线方程”教学新路径
随后,活动聚焦高二数学组“直线的方程”同课异构评课环节。此前,高二两位教师围绕该课题分别授课,一位以“生活中的直线”(如铁轨、电线杆排列)为切入点,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直线的点斜式方程,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;另一位则以“问题链”驱动教学,从“如何确定一条直线?”“已知点和斜率如何表示直线?”等问题出发,逐步推导直线的斜截式、两点式方程,强调逻辑思维的培养。
评课过程中,老师们各抒己见,既肯定亮点也提出改进建议。大家认为,第一位教师的情境导入贴近生活,能快速激发学生兴趣,但在推导多种直线方程的联系与区别时可进一步加强;第二位教师的问题设计层层递进,不过可增加学生动手画图、小组讨论的环节,让抽象知识更直观。最终达成共识:教学中需平衡“情境直观”与“逻辑推导”,结合教材例题,帮助学生构建“直线方程”的知识体系,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与逻辑推理核心素养。
三 分析月考成绩,精准施策补短板
在高二、高三月考成绩分析环节,各年级备课组长分别汇报了本次考试的命题方向、成绩分布及学生答题情况。高二备课组长指出,本次月考重点考查“直线与圆”“空间向量”等章节,学生在基础题型(如求直线方程、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)得分率较高,但在综合题型(如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综合应用)中,存在“思路不清晰、计算失误多”等问题,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不足。
高三备课组长解老师结合高考考点分析,强调学生在“函数与导数”“三角函数”模块的失分主要集中在“解题步骤不规范”“计算错误”上。针对这些问题,全体教师共同研讨改进措施:高二将增加“空间向量”专题训练,通过错题整理、小组讲题等方式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;高三将聚焦答题规范,开展“高考真题步骤拆解”专项教学,同时加强计算能力训练,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。
四 部署期中工作,明确方向提要求
成绩分析结束后,郭老师对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工作进行部署。她明确了三个核心要求:一是命题规范,各年级需严格依据教材与课程标准命题,覆盖本学期核心知识点,难度梯度合理,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掌握与能力提升;二是复习安排,要求教师结合月考暴露的问题,制定针对性复习计划,优先巩固薄弱章节,同时回归教材,梳理知识点间的逻辑联系;三是考后分析,考试结束后,各备课组需在3天内完成成绩统计与试卷分析,重点总结学生共性问题,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。
五 开展集体备课,凝聚智慧促高效
活动最后,各年级备课组围绕下一阶段教学内容开展集体备课。高二备课组结合“直线方程”同课异构的经验,针对“圆的方程”教学,共同研讨如何借鉴此前的情境导入与问题链设计,优化教材例题的讲解方式,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的转化;高三备课组则聚焦“导数的应用”专题,结合高考真题与教材习题,确定“基础题型巩固—典型例题精讲—综合习题精练”的教学思路,明确各课时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。
集体备课中,老师们共享教学资源,碰撞教学思路,例如针对“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”,大家结合教材中的切线问题,设计了“动手画图—观察变化—归纳总结”的教学环节,有效提升了备课质量。
此次教研活动紧扣教学实际,既强化了教学常规与教材研读的重要性,又通过评课、成绩分析等环节解决了教学中的具体问题。全体高中数学教师表示,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深耕教材、精准教学,为提升我校数学教学质量与学生核心素养持续发力。
发布于:山东省瑞和网配资-杠杆买股票-炒股配资平台-五倍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